热点背景
2021年,山东与河南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搭建起黄河流域省际政府间首个“权责对等、共建共享”的协作保护机制。协议综合考虑黄河水情和两省实际,以黄河干流刘庄国控断面水质监测结果为依据,进行水质基本补偿和水质变化补偿。水质下降一级,河南给山东6000万;水质上升一级,山东给河南6000万……“对赌”刷新了很多人的认知,并对这场“‘鲁’‘豫’有约”的结局满怀期待。如今一年时间过去,在2022年7月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鲁豫“对赌”的结果:山东兑现河南省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
遴选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当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离不开“五位一体”规划格局,伴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对美好生活产生了充分的向往。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构建良好生态环境成为重中之重。
【综合分析】
从最开始的一味追求经济发展,以 GDP 为发展单一目标的“先发展”,到转变思想观念,只关注环境建设,不考虑实际情况的“后治理”,再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明确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我们深刻认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无论是落后陈旧片面性发展理念、还是环保部门权利有限、抑或是工业化发展规律等等,我们都不可避免面临生态建设发展困境。无论是我国当前存在的资源少、效率低、环境差、压力大等问题,还是我们在生态建设方面投入不足,都导致了我们出现的“生态赤字”。考核制度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遍地开花”。当然,非理性的消费方式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对环境产生了不可逆的伤害。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的伤害巨大,面临构建与当下发展相契合的科学理性发展方式实在不容乐观。非理性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盲目粗放型发展,与当下的创新理念背道而驰,资源消耗巨大,甚至部分地区出现“垃圾围城市”现象。
【措施对策】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理念,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公民既是构建良好生态环境的建设者,也是构建良好生态环境的受益者。要常态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以“垃圾分类”为方式的可持续化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全社会生态建设水平的提高。强化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建立健全机制体制,积极推进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补足政策短板,提高执法的有效性、合理性,推动法治化生态建设。创新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努力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减少经济粗放发展模式,缓解环境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