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2遴选案例分析题: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中公遴选考试网 2022-02-10

位置:首页 > 备考资料 > 笔试资料 > 案例分析 >

背景链接

2021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其中就生态文明建设,他总结指出,“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近年来,我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遴选角度中公解读

【提出观点】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证明: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标志性创新性战略性的重大思想观点,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观点。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告诉我们:人类要不负青山,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去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去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综合分析】

中国古代道家最早生发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因此,“自然即我,我即自然”。老子则直接论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道家看来,天和人是一体的,一切人皆应该尊重、遵循自然规律。天人合一亦是儒家的生态哲学基础,孟子称之为“天人相通”,荀子则主张“天人相分”,宋代大儒张载论述“天人一气”,到了唐代,柳宗元、韩愈等则提出“天人感应”“天人合德”“天人相参”等观点。尽管儒家学者对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表述不一,但皆在阐释一个主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申论范文

申论范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无论是宜居生活还是美丽中国,都离不开良好生态环境做支撑。然而当前部分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随意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农民为降低生产成本,购买使用难以降解的廉价超薄地膜......凡此种种,无异于饮鸩止渴、竭泽而渔。由此,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上,我们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因小失大,必须算长远账、算全局帐,方能打造宜居生活,构建美丽中国。

保护生态环境,构筑宜居生活,需要内外合力,筑牢意识保护墙。“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人居环境,是当下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呼声,我们要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生态环境建设是很重要的一环。“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坚持40多年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创造治沙与致富相结合的新模式,彻底改变了毛乌素沙漠南缘“沙进人退”恶劣环境,营造出一条百余里的“绿色长城”;甘肃红水村村民王银吉一家坚守沙漠二十二年,治沙造林近八千亩,栽种乔灌木七百余万株,在腾格里沙漠南缘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正是因为有了像他们这样以守护生态环境为己任的可爱的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宜居生活,才让我们的意识防护墙坚不可摧。

保护生态环境,构筑宜居生活,需要内外合力,织密制度防护网。古语有云,“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意即人存在欲望就像天地间存在时间和空间一样,要让天地人和谐共处,唯有用制度来约束。古代如此,现代社会更是如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因此,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来说,建章立制同样非常重要,要把笼子扎紧一点,防止牛栏关猫的现象出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就既需要我国加强环境保护相关制度的建设,做到污染防治全领域、全过程、全环节均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也需要做到重点防控违规,全面遏制违规行为,对于顶风作案的违规企业实行零容忍,让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违规行为在制度防护网下无处遁形。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保护生态环境,构筑宜居生活,需要每一位国人从自身做起,带动百姓自觉守护家园,筑牢意识保护墙;也需要以严格的制度来约束,引导国人恪守规则,织密制度防护网。只要我们坚持内外合力,刚柔并济,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开创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中国!

更多内容推荐 >>

2022遴选案例分析题:“最美公务员”

2022遴选案例分析题:以网络安全之基 筑平安中国之厦

2022遴选案例分析题:文化自信 强国之基

相关推荐

全部栏目

 

全国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