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今天,践行绿色生活、实现垃圾减量、破解“垃圾围城”的城市困局,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上海的《条例》公布后,很多市民拿出了复习考试的劲头,钻研起了各种垃圾分类的问题,这一现象说明:正是在制度的推动下,在垃圾分类的实践过程中,相关理念才能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文明自觉,进而推动树立绿色风尚的标杆。
【开头承接材料,说明上海垃圾分类的背景,并进而表明自己观点,垃圾分类理念落实需要制度推动。】
垃圾分类的刚性制度和市民的环保意识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不可能等到环保意识完全成熟之后,再让相关措施落地。绿色生活方式的塑造,本来就需要在法律制度层面上推一把,如此才能把环保意识转化为社会共识和集体行动。通过督促引导,强化全流程分类、严格执法监管,才能让更多人行动起来。比如,只有规定了酒店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日用品,人们才可能会有自带洗漱用品的意识;规定了餐饮外卖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消费者才可能会自备筷子。
【原因分析:指出垃圾分类的实施,为何需要制度的推动。】
让“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由墙上的标语,变为法律之下的全社会集体行动,说明垃圾分类进入了“强制时代”。这需要更加精细化的城市管理、市民的积极配合,同时也需要生活习惯、消费理念乃至相关行业商业模式的改变,从而形成全社会的环保合力。
【过渡段落。承接上文,指出垃圾分类进入新时代,提出对策方向,为下文做铺垫。】
垃圾分类的落实和实施,最终要落实在各种细节当中。公民要增强环保意识,突破生活的“舒适区”,告别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促使自己选择更绿色的生活方式。比如生活及饿哦组要匹配上垃圾房的开放时间;买菜时,带上帆布袋子等;为了与之配套,各个小区要有更成熟的垃圾分类制度。对商家来说,也要在绿色包装、产品质量、价值赋能上下更大的功夫,减少的可能是一次性筷子、一根塑料吸管,多的却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关于绿色生活的默契。
【对策措施,指出在细节中公民和商家如何落实好垃圾分类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却需要所有人的付出,也将改变几代人的生活方式。干净、整洁的环境背后,是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成熟的环保理念。只有人人行动起来,转变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才能让环保意识成为生活中那条细细的红线,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
【结尾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从城市管理到个人生活方式两方面做了总结,深化了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