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18遴选考试材料分析题每日一练(11.20)

中公遴选 2018-11-20

位置:首页 > 考试题库 > 每日一练 > 笔试 >

5.文化部和华中师范大学开展的全国“农民工生活状况调查课题组”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民工务工之余主要睡觉、聊天、看电视;或在农民工居住比较集中的“都市村庄”里闲逛;或在工棚里、地摊上喝酒,打牌。

在武汉武昌岳家咀建筑工地打工的老朱说,每天工作很累,最多时一天要干12至14小时的活,空闲时间多半用来睡觉。“工地上几个小伙子有时去上网,我不知道上网是干什么,看他们着迷,我想肯定蛮有意思。”

30岁的雷强在工地当工人,他的妻子在服装厂做衣服。雷强说,业余时间他很想去看电影,但票价一般要好几十元,“一个月1000多元的工资只够生活,哪来闲钱去消费这些。”

课题组调查的6000多名农民工中,35%的人打工之余做得最多是睡觉,24.7的人看电视,25%聊天。他们在文化方面的开支普遍很少,每月文化消费不足10元的占29.7%,没有任何文化方面开支的农民工占31.4%。

农民工为城市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但他们的文化生活很少有人关注,甚至被甩到城市文化的边缘。“干活太累,没钱去玩。”这是一位农民工对于自己业余生活简单朴实的归纳。正如专门从事人口流动研究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春光所形容的:“他们就像生活在孤岛上一样。”

近年来苏州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相当大,如“十五分钟文化圈”建设、数字电视“四进工程”等,但目前各级政府提供的文化设施并不能满足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尤其在技术培训、图书馆开放、开展文艺活动方面还有较大缺口。城市快速的现代化进程让人们忽视了低层群体文化生活的需求,部分公共文化设施商业化、高档化,使得农民工往往无力“消费”。而用工企业往往只重视解决工人的待遇、住宿问题以“拴住民工的心”,却对农民工文化生活问题认识不足,让农民陷入“文化孤岛”之中。

6.一位建筑工地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几年前工地曾组织放映免费电影,还请一些剧团送戏到工地,可看的人寥寥无几。碧水社区负责人说,社区开展学习、唱歌活动,他们经常上门通知农民工,但参加的人不多,大家送上门来的文化活动不感兴趣。农民工大多文化程度较低,更容易接受如东北二人转、扭秧歌这些源自民间、通俗化的文化形式。

在走访某机械厂过程中,记者和一位四川籍33岁的农民工李某闲聊时,李某说:“其实,我们外地农民工要求很简单,有那么几本书籍让我们轮流看,或者有个电视、VCD让我们看看也行,可我们外地农民工除了干活就是干活,有的时候在工作中碰到技术难题,想找本技术书翻翻也没有,哎,现在都是个体私营老板,你只要操作机器就行了。”

中宣部、文化部慰问在京务工人员专场演出在民族宫大剧院举行,这是专门为年后返京的农民工举办的系列演出。在演出过程中,由在京务工人员组成的“农友之家”艺术团演唱的《打工打工最光荣》引起了每一位在场务工人员的共鸣。一位河南小伙兴奋地说:“我能够到民族宫大剧院观看演出想都没想过。”另一位河南农民工说:“如果没有政府邀请,我们这些农民工是看不起演出的,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这样的农民工专场演出。”

2012年初,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等17家单位联手,为农民工安排免费电影专场、组织拍摄和放映面向农民工的文明素质教育系列短片、送电影上工地成为首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重要内容。

2013年,北京某城建集团成立了全市建筑企业中第一支专为农民工服务的电影放映队,集团工会6名干部主动当上放映员,义务为农民工把电影送上工地。今年,“工地放映队”计划放映100场电影。

39岁的四川籍钢筋工贾中保说:“城里的电影看一回要好几十块钱呢,咱从来没看过,今儿是头一回在北京城里看电影,过瘾!”来自陕西安康的李生产说:“感谢农民工影院,现在周末咱们也可以娱乐了,有惦记的东西了。”

九堡科技园是杭州市最大的科技工程之一,现有5000多名农民工。为丰富其业余生活,当地区政府办起了农民工服务中心,从早上到晚上21时,农民工可以到那里上网、打球和查阅资料及借书。

河南农民工徐国兵是一处建筑工地的宣传、娱乐组长,每天和弟兄到服务中心玩耍。他说,以前在城北建筑工地当钢筋工时,空下来只能与工棚和被窝打交道,越干越没劲。这里不一样,白天干活有劲,晚上睡觉香甜,因为一到晚上大家有地方可玩。

相关推荐

全部栏目

 

全国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