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试题解析】
【第一问】
问题要求选择三个最有效的措施,因此先要对这九项措施进行分类,并按照一个相对可观的标准对每项指标进行评估。措施(1)落实基层医疗单位的经费保障,属于医疗基础设施和医疗体系建设;措施(2)完善医保制度,属于医疗制度建设;措施(3)规范收支管理,也属于制度建设;措施(4)是药品价格监管,属于药品管理措施;措施(5)是提高医疗人员服务水平,属于针对医疗机构的整改措施;措施(6)是拓宽医疗人员执业范围,严格来说也属于医疗体系的建设措施;措施(7)是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优势(主要是价格优势),属于药品管理措施;措施(8)实行“医、药、检”分离政策,属于制度改革;措施(9)是治理“号贩子”“吃回扣”等就医乱象,也属于针对医疗机构的整改措施。
通过对上面九个措施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将上面九个措施分为四类:
医疗体系建设类:措施(1)、(6)。
医疗制度建设类:措施(2)、(3)、(8)。
药品管理措施类:措施(4)、(7)。
医疗机构整改类:措施(5)、(9)。
结合材料对“看病难”“看病贵”的描述,我们发现基层“看病难”的主要原因是医疗人员短缺,服务水平差,基层医疗机构设置不合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看病贵”的主要原因是药品、检查等费用高,过度治疗。
若要按照有效性进行排序,那么就只要看哪个措施能解决最多的问题,以及某一措施是否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简单来说,就是看哪些措施是“雪中送炭”,哪些措施是“锦上添花”。
措施(1)能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让基层群众享有更多医疗资源。
措施(2)虽能有效减少基层群众费用支出,但是就材料中的困难而言,并不是从源头出发的措施,效果难说。
措施(3)从程序上规范公立医院的经营手段,基层公立医院数量少,作用有限。
措施(4)能保证基层群众花更少的钱,吃上更好的药,缓解了“药费贵”的困难。
措施(5)很难全面改变医疗服务不到位的现象。
措施(6)能从源头解决基层医疗人员短缺的问题。
措施(7)无法直接抑制药价,只是辅助手段。
措施(8)实行“医、药、检”分离政策,只是程序上的改革,至于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问题很难说,因为材料中说“一些特殊治疗器械贵”,即使实行这个政策,也不能全面缓解困境。
措施(9)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综上所述,措施(1)、措施(4)、措施(6)是最具有效性的三个措施。
【第二问】
在补充措施时,我们可以参考第一题中对已有措施的分析,从医疗体系建设类、医疗制度建设类、药品管理措施类、医疗机构整改类这四个类型出发,补充一条;也可以结合材料,找出已有措施尚未涉及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例如:我补充的措施是加大医疗设备研发力度,打破技术垄断,实现特殊治疗器械国产化。
理由如下:首先,现有措施并未针对“一些特殊治疗器械贵”这一难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其次,“一些特殊治疗器械贵”,因为这种器械大多是进口的,我们不掌握核心技术,或者因为工艺问题国内还无法直接生产。因此,加大研发医疗设备的投入,早日实现“特殊治疗器械”国产化,方能有效减低患者使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