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0年公务员遴选笔试模拟题(08.26)

中公遴选考试网 2020-08-26

位置:首页 > 考试题库 > 模拟试题 > 笔试 >

给定资料:

1.你是否能想象,一位古稀老人在70年的漫长人生之中只洗过两次澡?在陕西卫视组织的新年“朝阳行动·水窖寄深情”大型公益行动过程中,中国西北部极度缺水地区的老百姓,就是这样艰难过活。“朝阳行动大使”尤勇带人们一起见证了老汉梁正德70年来的“缺水人生”,有着太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和折磨。

梁正德生活在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三川口镇冯家堰村,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从13岁就开始驮水的梁正德对村子周围方圆十几里的水源了如指掌——后山洼路程短只有两公里,但是山高坡陡;前山沟三公里,路也平坦些,但经常会跟其他村子的人发生争执。夏天水荒的时候,梁正德要么凌晨三四点起床,要么会到六公里以外的另一个水源去驮水。吃水难,许多人都舍不得用这辛苦驮来的水洗澡,梁正德70年来,竟然只洗过两次澡。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西部水少,沿海水多。

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被大量占用,非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在急剧增加,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生产与生活、生产与生态等诸多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剧。如今,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而且水环境恶化的趋势也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中国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态脆弱。中国众多的山地、丘陵,因季风型暴雨,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加剧了水土流失。大量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中,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大量使用,使得部分水体污染严重。水污染不仅加剧了灌溉可用水资源的短缺,成为粮食生产用水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到饮水安全、粮食生产和农作物安全,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W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2.在农村,农业灌溉用水消耗量巨大,约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45%。《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东北、西北、华北部分粮食产区采访发现,许多农田仍在沿用相对粗放的灌溉方式,节水灌溉的面积相对较少,水资源消耗浪费巨大,有的农田产出甚至接近“一斤粮食一吨水”的程度。

为加强农业有效灌溉,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但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我国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不足0.52,仍远低于发达国家0.7以上的水平。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农业工程节水的配套建设仍然缺乏,“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

此外,一些规划项目进展缓慢,也影响了水利工程预期效能的发挥。东北某省一处灌区新泵站的建设,从1998年就开始谋划,直到2009年才开工建设。而有的水利工程,已经规划多年了还没有动静。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滞后,有农民不解地说,“灌溉站既然花钱从江里把水提升上来,为什么不管理一下水渠渗漏的事儿?”

在城市,全国669个城市缺水70亿立方米以上,若不超采地下水,城市水资源缺口将达100亿立方米以上,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地下水水位迅速下降、地面沉陷、水源污染等现象纷纷出现,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最大瓶颈。与之形成反差的是,“目前我国城市输水管网漏失在15%左右,如果加大投入修整使漏失率降低到5%的水平,即可节水52亿立方米。”原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W说。这一数字保守计算相当于2000多个昆明湖水量,接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年规划调水量100多亿立方米的一半。

近年来,洗浴、洗车等特种行业迅猛发展,私接管道现象突出,“趁夜盗水”异军突起,也给供水部门带来监管难题。多地供水部门说,水务执法大队只能采取蹲坑或巡查的办法,甚至不得不从公安部门借人协助办案。但这些场所往往社会背景复杂,水务部门在谈判处理时经常处于劣势。

“滴水式流失”也是城市供水流失的普遍现象。根据公开资料: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至少流掉1--6立方米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流掉3--25立方米水。一个城市,如果有几万个水龙头拧不紧、几万个马桶漏水,水资源损失量就难以估量。

“家庭用水重复利用率过低,也造成水源浪费。”内蒙古社科院经研所所长Y说,冲马桶、淘米洗菜、洗脸洗手、刷锅洗碗等浪费的水量实际上也很大,如果能够达到重复利用,对资源节约是一个巨大进步。

记者近日在北方部分缺水城市采访调查发现,“圈水造景”之风已到普遍乃至泛滥程度。地方政府动辄投资几百万、上千万甚至几十亿元,或用橡胶坝“拦河造景”,或挖地成湖,或巨型喷泉林立,更有的不切实际大批种植耗水型树种草皮。

一边是“水荒”日甚一日逼近,一边却是打着“宜居城市”等旗号大规模圈水造景。新闻周刊记者粗略梳理发现,几乎每个北方设区市都已建成或规划建设“生态水景”。特别是黄河流域沿岸城市造水景,大的面积达数十平方公里,已到泛滥程度。

“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圈水造景”背后,是畸形的政绩观作祟。记者在不少城市采访发现,“圈水造景”的口号都很响亮,但实质上:一为面子,好看有政绩;二为房子,价格提升有票子;三为招商,项目一来GDP就涨。

“许多干部视水为无物,一声令下就能调来,根本没有把水放到等同甚至超过油气等资源的战略高度上。”诸多专家认为,“圈水造景”泛滥的背后,说明一些地方党政干部基本没有水资源节约意识,没有水源危机的忧患意识,没有水法在上的守法自律意识。

3.“河伯娶媳妇儿”是人人都知道的一个民间传说,但是之所以给河伯娶媳妇儿,是因为黄河泛滥,人们被逼给他娶妻。其实,江河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做出的贡献是无以伦比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淡水资源。中华文明是个典型的大河文明。千万年以来,中华民族在黄河、长江等大河滋养哺育下,创造出独具风格、丰富多彩的华夏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河流众多的国家之一,其突出的特点是数量多、流程长。江河还是大地的雕塑师,奔流不息的滔滔江河不但滋养着人类和世间万物,而且以神奇的力量将大地打扮得多彩多姿,气象万千,或雄浑,或壮丽,或秀美。

长江:长江全长6300公里,在世界河流排名中,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长江上游的大溪文化、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文化遗存的发现,反映了新时器时代(距今7000~5000千年左右)长江文化的发达。春秋战国时期,长江流域最大的诸侯国楚国雄霸一方,而独树一帜的楚国文化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外,分处于长江上游、下游的巴蜀文化、吴越文化也各具特色。

黄河:黄河全长5464公里,为中国第二大河。黄河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巨灵咆哮劈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正是滔滔奔涌的黄河水,以她那劈山斩石、百折不回、一往无前的雄伟气势和接纳百川、汇聚千流的博大胸襟,熏陶、濡染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铸就了他们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兼容并蓄、厚德载物的性格。基于这种精神和性格,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底蕴深厚、昌盛发达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永定河:永定河是流经首都北京的第一大河。北京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永定河的关系十分密切,永定河可称得上是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作为北京的母亲河,不仅形成和养育了北京城,而且孕育了悠久、丰富、灿烂的流域文化。在如今的市民生活中,永定河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提供安全的漂流、乡村风味的鲇鱼和珍珠湖与斋堂水库的游乐。

河流的作用是如此巨大,不仅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自然条件,而且还带来了沿途的文化气息,形成了一个集生存的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为一体的城市。

4.“我家现在都用洗脸水来冲马桶,用洗菜水来浇花,以实际行动做到爱护水、节约水。”在近日举行的2016年“丝绸之路挑战赛”暨青少年节水设计大赛启动仪式上,一位来自北京某中学的学生自豪地分享出自己的节水经验。据悉,在本次活动上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50所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代表参与,并以比赛的形式向全国青少年传播节水型社会的知识与信息。

3月22日,一年一度的“世界水日”再次来临,而22日至28日是第二十九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16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就业”,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在新的形势下,青少年的节水行动不仅只是代表个人行为,已升华为全球性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全国委员会执行主任、北京可持续发展教育协会会长S博士表示。

对于企业与非营利性公益活动的结合,S博士表示,“一个企业如能自觉支持节水行动,这不仅是简单宣传,更能体现两大意义:一是可以提升企业自身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境界,也能成为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业标杆;二是为祖国的花朵——中国青少年树立榜样,使其了解到我国企业不仅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者,更是能够承担生态绿色建设的责任者。”

渴望宣言Thirst此次项目负责人T在接受采访时呼吁,希望更多先锋企业加入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的行列,不断培养青少年节水意识、加强节水科研投入,长期持续推进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来实践“企业公民”责任,为实现“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5.2015年4月,国家颁布了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海绵城市不仅仅是雨水的源头控制,如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池等低影响开发措施,还应该系统考虑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的问题。”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X认为。

对不少干旱少雨的城市来说,盼雨是常态,但倾泻而下的暴雨也时常让城市难以招架,甚至会引发城市内涝等灾害。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Z认为,过去我国城市规划较少考虑水体,导致城市水安全风险激增。水源得不到涵养,地下水形成漏斗,全国300多个城市“喊渴”。城市平日里缺水,暴雨时城市“涨水”。这是因为不科学的建设干扰了自然的水循环规律,导致径流发生变化,让城市在下雨天格外脆弱。据统计,高达62%的城市发生过内涝。“2012年的‘7·21’北京特大暴雨所造成的灾难,就是城市水系建设不合理的佐证。”Z说。

“海绵城市”是城市整体治水的新思路,寓意城市像海绵,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采用‘快排’的末端治理方式,导致超过80%的水资源被直接排放。‘海绵城市’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大增高,可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通过渗、滞、蓄、净、用、排一系列过程,让从城市直接流出的水减少到40%以下。最终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Z说。

思路足够清晰,但现实中的可操作性怎么样?Z给出了肯定答案,他举例道,“传统小区开发时,总是让绿地高于道路,在道路下面铺设雨水管道,让大部分雨水都直接流入管道排出。而新型的海绵体建设则让绿地低于道路,地下无传统雨水排水设施,仅靠绿地规划,实现雨水的自然渗入,提升景观效果的同时,涵养地下水。这对设计者是举手之劳,但对改变区域水循环至关重要。”此外,他表示,可用水资源既取决于降水多寡,也取决于城市涵养水源的能力,“园林绿地、湿地等是巨大的‘海绵体’,城市建设要善于利用大自然的修复功能改善水生态。”

印度是一个缺水大国,人们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收集雨水,有很多收集雨水的装置和输水系统。在新德里和一些大城市,高架在空中的立交桥也在节水中派上了用场。地方市政在许多立交桥下修建了大的储水池。鼓励收集雨水是许多印度地方政府的一贯方针。在一些贫穷的边远地区,当地政府通过居民筹资、政府部分投资和非政府组织捐资等手段,为农民修建了不少雨水收集设施。一些大型的雨水接收装置还有社区专人管理,统一分配用水。为了节约用水,印度中央政府专门成立了水资源部,对全国的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

提高公共的节水意识,动员广大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参与,很重要。美国洛杉矶市长为了宣传节水,曾动员100人作节水报告188次,并让7万名中学生看节水电影,纽约市长在1981年水源紧张时别开生面地发出一个特别意义的号召:委派全市儿童都担任纽约市的“副市长”,协助市长监督他们的父母亲和兄弟姐妹节约用水。

加拿大科学家发明了一种集雾取水法,用一张聚丙烯和吸水纤维叠层织造的巨型细网,每网面积为48平方米,在春夏多雾季节,每天可集水13万升,平常日子里,每天可集水1.1万升,智利的一个村庄,昔日饱受干旱缺水之苦,1992年5月应用了这种新科技,自来水管中从此不愁没水了。加拿大正将这种经济实用的技术向几十个国家推广。

丹麦自来水的价格较为昂贵,每立方米自来水的价格大约为50丹麦克朗(约合55元人民币),高水价加强了居民的节水意识,也鼓励了大量节水新技术的诞生。在哥本哈根附近的斯劳厄尔瑟市自来水厂负责人扬·约根森告诉记者:“丹麦水价虽然看似较高,但它反映了供水环节中的实际成本,并且高水价有效抑制了水资源浪费,迫使用户严格节约用水。”同时,环境部制定了各种严格的法律和政策,保护环境,限制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资源。

问题:水使生命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因此成了最珍贵的资源。请结合对给定资料的理解与思考,以“水资源保护”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4)字数在1000~1200字。

相关推荐

全部栏目

 

全国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