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17年4月9日湖北黄石市直机关遴选公务员笔试试题

2017-12-26

位置:首页 > 考试题库 > 历年试题 > 笔试 >

四、材料分析题

这是智者的善谋,是执政者的情怀,更是一个城市播撒生态文明的义无反顾。

一个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五小企业”,发展绿色工业;一个从“会”开始的心愿,“五次园博”五彩缤纷;一个人水和谐的梦想,“五水共治”重拾碧水清流。

“环境容量是最稀缺、最宝贵、最永恒的资源”,“生态优势是最大优势,是推动城市换道超越的深厚物质基础”,这是一个老工业城市的生态实践发出的铿锵之声。

黄石,坐拥丰富的矿产资源,曾有过“傲人”的GDP,成就过“黄老二”的辉煌。

然而,辉煌的背后是山不再翠了,水不再清了,天不再蓝了。随之而来,是资源不断枯竭,发展空间不足,产业萎缩断链,城市裹足不前……

资源型工业城市转型发展如何解开“死结”,独辟蹊径?“是随波逐流,还是奋起一搏?”

一座城市,从来不会停止寻求发展的新机遇。2013年新年第一天,黄石党政干部考察团奔赴江西九江学习考察。

然而,九江已经跑出了惊人的速度,而黄石还在原地踏步甚至是不进则退。随后,一场“头脑风暴”席卷黄石。

“是不顾与生态环境的冲突,换来一时数量的增长;还是在生态保护中发展,使城市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有人发出疑问:“不挖掘资源,GDP怎么来,城市财力怎么来,黄石还要熬到什么时候?”

有人认为:“再走挖资源老路,怕是资源难以为继,环境承受能力难以为继,群众增收也将难以为继。”

更有人坚信:“干别的事情可能会犯错,只有抓绿化永远也不会错,因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面对这道城市发展考题,人们智慧的火花在碰撞,凝聚力量的共识也在形成。

“黄石必须进一步摆脱‘恋矿情结’、‘唯矿思维’,树立‘绿色决定生死’的理念,扛起生态大旗,推进城市发展的总航道全面驶向绿色发展之道。”

“头脑风暴”变成了“绿色风暴”。黄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坚定理念之绿,坚持全面之绿,保持长久之绿。

当年4月30日,黄石作出战略决策,建设大冶湖生态新区建设。5月,跨越黄荆山,挺进大冶湖,建设生态新区各项项目工程加快推进。

每一次勇敢的实践,每一次创新的步伐,每一次重大的突破,无一例外,都取决于决策者的思路。

在历经“早春的思考”、“五月的豪情”,黄石做出了“金秋的抉择”——9月13日,中共黄石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作出了“生态立市、产业强市”的重大战略部署。

时间标注着进步的刻度。四年弹指一挥间,这个资源型工业城市焕发新生。这新生,不仅是城市环境上的改善,更是城市核心发展理念的转变。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的行动号角犹如催征的战鼓,在这座老工业城市擂响了激烈的鼓点。

对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坚决说“不”!2013年10月,开发区大王镇出现砷污染事件,祸起镇上几家“五小”冶炼企业。

“生态之痛也是城市之痛。绿色发展,必须壮士断腕。”黄石用行动说话,对事件迅速作出处置,并向污染企业宣战!

“隆隆隆!”今年春节前夕一声巨响,打响黄石关闭煤矿大会战的第一枪,在有60多年历史的“三楚第一井”袁仓煤矿宣告关闭后,其它16家煤矿也相继关闭,涉及产能135万吨,黄石彻底退出煤炭行业历史舞台,成为“零煤区”。

1000多家“五小”企业、130多家露天采石场关停,清理“僵尸企业”、市场主体3.4万个,461家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实现达标排放……

“治山、治水、治气、治土、治企”等工程全面推进。黄石长江沿岸123个非法码头泊位全部拆除,昔日满目疮痍的长江岸线逐步恢复生机,干净和宁静重回沿江市民生活之中。

接着,黄石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建立江河湖库塘“五长”责任制,全面开展治污水、防洪水、排渍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行动。

为破解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瓶颈,保护巩固绿色发展成果。黄石,创新环保投融资机制,建立改革项目领衔责任制,健全区域差异化考核机制,制定生态环境问(追)责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黄石还先行先试,开展生态补偿试点,设立市级生态补偿专项资金,推行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

通过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整合排污权、碳排放权、水权等进行抵押融资和项目贷款融资。去年,黄石市级投融资公司成功融资150亿元,保证了大冶湖生态新区16个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

黄石创新环保联合执法机制,破解了环保执法难题,“环保警察”以雷霆万钧之势横扫有“污点”的企业和个人,功不可没。去年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73起,同比增长110%。

相关推荐

全部栏目

 

全国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