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21遴选面试热点:脱贫,“清零”不是奋斗的休止符

中公教育 2021-01-07

位置:首页 > 备考资料 > 面试资料 > 面试热点 >

中公解析

一、表明观点:

当前,我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11月23日我省宣布最后9个贫困县脱贫摘帽,意味着我国彻底解决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不仅对我国构建持续减贫长效机制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有助于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二、积极意义:

1.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贫困地区群众在出行、用电、上学、看病、通信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大幅度提升广大贫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最有力的诠释和最有效的宣介,充分体现了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其领导下的政府治理能力的高效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中国用“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实干精神,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国的扶贫经验可以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的减贫工作提供参考借鉴,同时也推动全球化继续行稳致远。中国的脱贫攻坚成就,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到了脱贫减贫的曙光,促进了全球进步。

三、成功经验:

1.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

2.坚持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指导各地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用准招数。坚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五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摆脱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

3.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党和国家坚持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建立健全教育扶贫制度体系,深入实施教育扶贫重大工程项目,着力推动精准到人的学生资助体系,积极探索定点扶贫路径等。

四、存在问题:脱贫成果还需巩固与夯实。一方面,脱贫群众可能未“站稳脚跟”,新的返贫致贫风险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需严肃对待,相对贫困问题仍要着力攻坚。

五、弘扬落实:

1.确保脱贫摘帽经得起检验。各地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保持有关政策稳定,确保稳定脱贫。借助大数据技术,建立动态监测系统,用以监测脱贫后是否又返贫、是否有新增贫困人口等情况。

2.盘活用好扶贫资产。深化产业扶贫,找准地方特色和定位,在产销对接、利益联结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经营中不断唤醒乡村沉睡的资源。

3.要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扶上马、送一程,最终还得自己走。这需要村两委将本土致富带头人和产业工人培养起来,打造一支“永不离开”的工作队。

4.不断消除精神贫困顽疾。在已脱贫群众中,仍有部分内生动力不足。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长远来看,仍要靠教育。提升人口素质、改变思想观念,人们才有动力、也有能力,真正远离贫困的困扰。

5.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准确理解有效衔接的丰富内涵,把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正确方向,在牢牢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相关推荐

全部栏目

 

全国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