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解析】
一、分析政策的目的、意义
近年来,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成了热门话题。随着经济水平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的发展壮大,城市里的人口越来越多,制造的垃圾越来越多,然而环保意识却没有提高。统计显示,2018年上海全市每日生活垃圾清运量接近2.6万吨,年均生活垃圾产生量超过900万吨,给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压力。实行垃圾分类,一能提高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率,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二上海率先将“垃圾分类”纳入到法治框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示范作用。
二、分析该条例可能存在的不足
一是实施过程可能会遇到阻力,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的自觉性和执行力不足;二是因为前期的宣传推广不到位,垃圾分类缺乏具体的标准,居民不知道如何分类;三是后期的垃圾清运不及时,部分地区分类好的垃圾未能进行科学处理,后期出现混装混运;四是奖励奖惩机制细则不明细,未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提出对策
1、分步推进“定时定点” 工作,防止“一刀切”。推进“定时定点”要分三步走:准备期、实施期和维持期。强化前期的宣传推广与垃圾分类是知识培训。各社区应该组织工作人员上门入户进行垃圾分类指导培训,还应落实值守指导。实施初期(至少三个月),每个投放点应有1-2名志愿者在开放时间进行值守,进行开袋检查,劝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维持期将逐步减少志愿者值守、监督员巡查等监督手段的时长或频次。同时通过先进表彰、社区红黑榜等公示方式,增强居民垃圾分类积极性;通过绩效考核等考评手段,确保相关推进人员职责落实。
2、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链条,解决“混装混运”等问题。分类清运环节要落实相关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对驳运环节混装混运的,严肃追究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责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