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旨在强调忧患意识,对于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安全同样适用。而“带血的GDP”将群众的安危至于不顾,安全隐患随处可见。诸如生产设备带病运行、先污染后治理仍有余迹......这不仅是安全问题,更是文明的倒退。“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只有在公共安全问题上毫发必兴,才能为广大群众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推进社会共治,保障公共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府要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参与和监督权,实现社会共治。在公共安全问题上也是如此。“朝阳群众”,扯下很多名人华丽“遮羞布”,让涉毒涉黄事件公之于众,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是公共安全人防的代表。反之,近期防疫中,有市民非但没有按规定上报情况,甚至发烧后还在呼朋唤友打牌,擅自翻越护栏,拒不执行管控措施......不仅危及自身,还增大疫情扩散的风险。两相比对,可以得出:惟有社会共治才能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捍卫群众的安全。
建立制度保障,保障公共安全。公共安全问题犹如顽疾,每每猛药治病却不能根除,追根溯源还是缺少制度规范。S市三号线“最美地铁”电缆问题曝光后,市政府公开从严从快处理。既给了群众交代,又体现维护安全的诚意,让人拍手叫好。但是,这种只“退烧”不“治病”的做法,可能会“按下葫芦起了瓢”,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诚恳的道歉短期确实可以安抚群众,但要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无虞还需要建立制度保障。强化制度约束让问题解决“有法可依”,彻底解决还需“铁腕无情”追查到底、问责到底。
转变发展理念,保障公共安全。要管理好公共安全,扭转安全事故频发的态势,必须摘除思想中的病灶,彻底拒绝“带血的GDP”。天津港8.12事故仍历历在目,其损失惨重,令人颤寒;生产企业为压低成本,易燃物品随意堆放,消防隐患重重;音乐节青年人欢呼雀跃,地下满是疮痍,坍塌仅在一瞬间......这些做法凸显为发展延伸出的扭曲和病态观念,粉饰甚至隐藏危险,让人细思极恐,安全和幸福更是无从谈起。习近平总书记做出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公共安全就像阳光和空气,位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底层,是群众安居乐业的根基,社会平稳发展的底盘,国家兴盛发达的源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让我们携起手来,把稳公关安全之舵,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行稳致远,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