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遴选考试申论范文:让“非遗”走入寻常百姓家

中公遴选考试网 2023-01-09

位置:首页 > 考试题库 > 模拟试题 > 笔试 >

从冬奥开幕式上让人们赞叹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巧夺天工的绝美刺绣;从端午赛舟中秋赏月等传统节日庆典,到体现各地特色的民俗活动;从古老精湛的工匠技艺,到意蕴深厚的茶文化、酒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滋养着华夏儿女,彰显着民族特色。然而“非遗”如何摆脱高冷,如何绵延传承,也成为困扰我们的难题。新时代背景下,探索“非遗”传承之道,让“非遗”走入寻常百姓家刻不容缓。

培养传承人才,让“非遗”走入寻常百姓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非遗传承人才是关键,然而由于很多技艺学习时间久,难以速成,再加上对人才素质要求高,就业等因素制约,导致非遗人才出现年龄或技术断层。为此多地进行探索,海南五指山市大力推动实施非遗传承人才培养“青蓝工程”,健全非遗人才成长培养机制,给“非遗”人才打造舞台。四川省响应国家积极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促进非遗知识传播普及的要求,开展千名小小传承人培养计划暨非遗传承进校园公益活动。只有多方努力,让“非遗”人才源源不断,“非遗”传承才能源远流长。

拥抱科学技术,让“非遗”走入寻常百姓家。互联网时代,文化要与科技融合才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自贡灯会是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一大特色就是融传统的制灯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于一体。在保留原有传统民族风格、审美情趣等基础上,引进了现代光电技术,“形、色、光、动、声”融为一体,浑然天成,使古老的灯艺焕发新的生机。不仅是自贡灯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AR技术的成熟运用等,技术的加持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也让年轻人能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更为“非遗”注入商业价值,让“非遗”在科技时代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不仅是我们的文化财富,也成为物质财富。

融入生活语境,让“非遗”走入寻常百姓家。“非遗”传承意味着要让非遗活起来,充满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再美的事物,束之高阁久而久之难免被遗忘。我们不希望“非遗”的宿命是民俗博物馆,是历史纪录片。“非遗”真正的生命力应在生活中,运用中得以延续。就如当下在年轻人中风靡的扎染工艺围巾,手工刺绣手绢,美观轻便好放置的油纸伞,融入游戏的昆曲和越剧……当高冷的“非遗”变得“接地气”“年轻化”“有时尚感”,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语境,“非遗”焕发出与众不同的风采,让世人进一步感受它的魅力,实现了全新的发展,滋生绵延的生命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因时而制,“非遗”传承也要与时俱进,重视传承人培养,融合科学技术,走入百姓生活语境,才能新时代大潮中稳步前进,迎来发展的新机遇。

相关推荐

全部栏目

 

全国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