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大学生李响重温革命历史、感悟红色文化;在贵州安顺黄果树瀑布景区,辽宁游客杨阳刷脸入园,享受智慧旅游便利;在四川剑阁县双旗美村,成都游客王佳美和朋友徜徉花海,体会美丽乡村韵味;在山东济宁任城区“运河书屋”,市民郭璐在假期读书“充电”,感受文旅融合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增强国民幸福感、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产业,成为具有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功能的新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业以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推进文旅融合、拥抱智慧旅游、丰富旅游供给、优化市场秩序,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行。
背上行囊,拥抱诗和远方,旅游正扮靓着百姓的幸福生活。
供需两旺,大众旅游深入发展
今年端午小长假,旅游市场持续向好:国内旅游出游8913.6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94.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39.7%。红色旅游、乡村旅游、都市休闲迎来一波客流高峰。
改革开放后,我国旅游业发展迎来春天。1981年,我国旅游业第一个发展规划出台,国内旅游逐渐起步并不断发展壮大,从增加创汇的单一功能向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等多种功能转变。
如今,旅游已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旅游市场供需两旺、欣欣向荣,旅游日益成为中国人小康生活的重要标志,也成为世界认识现代中国、开放中国、文明中国、美丽中国、幸福中国的途径。
旅游业的蝶变,得益于供需两侧所下的功夫。需求侧,持续强化消费激励和消费引导,把扩大旅游消费同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结合起来,拓宽旅游消费领域、释放旅游消费潜能;供给侧,不断丰富和优化旅游产品体系,推动旅游供给提质、扩容、升级,以高质量旅游产品供给引领和创造旅游新需求。
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和出境旅游市场稳步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基础更加牢固。全年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8.4%;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1%。这意味着,我国年人均出游达4次,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时代。
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旅游业仍然表现出相当大的韧性和活力。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呈现逐季度降幅收窄趋势。去年下半年以来,受跨省游恢复及假期带动,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复苏。
文旅融合,优质供给更加丰富
野生鸟类成群结队,在连成片的湿地内嬉戏觅食;游客徜徉景区,漫步、健身、骑行自得其乐……山东齐河挖掘以黄河号子、绣球灯舞为代表的黄河民俗文化,大力发展黄河文化旅游,让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成了人们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和市场持续发展,旅游从“有没有、缺不缺”到了“好不好、精不精”的阶段。紧跟消费新趋势,我国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从追求数量和规模向追求质量和品质转变,努力改善国内旅游供给品质,持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增加旅游市场有效供给。
——文旅融合催生优质产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各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文化和旅游的一次又一次“牵手”,催生了一件又一件百姓喜闻乐见的文旅融合产品。如今,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一种新年俗,民俗节庆活动、文化展演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
——智慧旅游带来全新体验。在四川雅安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游客可以随时通过手机APP接入“5G+AR云”,扫描实景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年的场景。近年来,智慧旅游发展驶入快车道,沉浸式旅游、数字化体验产品越来越多,不仅让旅游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也切实提升了人们的出游体验。
——优质旅游供给更加丰富。我国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度假休闲旅游加快发展,截至今年6月中旬,已创建168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有5A级旅游景区306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5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0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300处。研学旅游、体育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邮轮旅游、冰雪旅游等旅游新业态快速发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协同发展,旅游带动作用更大
吃上旅游饭,增收路更宽。
青山环抱、溪水潺潺,云南腾冲市清水乡司莫拉佤族村迎来清晨第一缕阳光,李发顺一家也忙起来,烧火、蒸米,准备做大米粑粑。近年来,司莫拉佤族村发展文旅产业,成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0年接待游客突破21万人次。游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红火,李发顺一天能卖300多个大米粑粑。
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业渗透力大、融合度高、拉动力强,不仅能与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领域通过“旅游+”或“+旅游”的模式进行融合发展,形成新的产品和业态,与文化、教育、科技和其他社会事业也有着互相交叉、嫁接和融合发展的基础。
乡村旅游发展更热。巴山大峡谷景区位于四川达州市宣汉县东北部,通过景区综合开发,当地走出一条依托文化旅游业脱贫奔小康的新路子,带动片区102个贫困村、9.1万贫困人口脱贫,辐射带动包括重庆、陕西周边25个乡镇、50多万人增收致富。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持续推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建设,会同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持续改善乡村旅游发展环境,带动相关地区增收致富。
红色旅游品牌更响,文化魅力变为发展活力。在河南新县郭家河乡湾店村79岁的张爱华家,几个小学生围坐在一起,听老人讲述红色故事。新县擦亮红色旅游品牌,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达5万人,发展农家乐700余家。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相关部门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26.8亿元,支持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今年,文化和旅游部举行“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宣讲活动、联合相关部门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红色旅游热情。
各方形成发展合力,发挥更大带动作用。为推动文旅产业发挥更大的惠民、富民作用,“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投入旅游发展基金63.64亿元。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广大社会团体、旅游企业通过对口帮扶、消费助力、文旅带动等多种形式,为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扩大内需、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乡村振兴发挥更大作用。
旅游既是拉动内需、繁荣市场、扩大就业、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以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旅游发展一定能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原标题:旅游扮靓幸福生活
文章来源: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21-06/25/nw.D110000renmrb_20210625_1-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