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各地中小学纷纷开展课后延时服务,部分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课后延时服务内容。“劳动教育”又一次走入公共视野。
模拟试题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进,各地中小学纷纷开展课后延时服务,部分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课后延时服务内容。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好事,有人认为此举只是流于形式。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1.概括话题,表明观点。
劳动教育指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和获得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将劳动教育纳入课后延时服务,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
是也要防微杜渐流于形式。
2.分析观点一。
(1)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品质。在劳动过程中也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魄,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劳动教育营造良好劳动氛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在年轻人当中流行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追求“短、平、快”的功利主义思想。通过劳动教育,能够让人回归初心,找回踏实、宁静、幸福的感觉,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助力于我们社会和谐。
3.分析观点二。
(1)劳动教育影响分数,所以难以推行。
现实生活中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惟分数论等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学校为了所谓的不耽误学生时间,提高学生成绩,取消卫生包干制,甚至采取了拍照片劳动打卡等形式主义的做法来应付上级要求;另一方面学校没有相应的劳动教育条件,仅仅把劳动教育放在课堂,难以达到相应的教育效果。
(2)部分学校形式主义,不利于推行。
部分学校在推行过程中,搞形式主义,一方面违背了劳动教育的最初设想,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变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且还影响其生活自理以及劳动创新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助长了弄虚作假的校园风气,学校是培养学生的摇篮,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容易误导学生,传递错误的价值观念,让劳动观念难以在学生心中扎根。
4.谈解决建议。
(1)社会加大宣传力度。
社会主流媒体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宣传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报道劳动模范人物事迹,推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有利的社会基础。
(2)学校创造劳动条件。
课程设置要统筹兼顾,充分考虑到学龄特点,劳动教育的活动设置合理合规。同时学校可以创建劳动教育基地或者与学校附近的农场、工厂联系,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劳动教育平台。
(3)家长改变教育理念。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劳动榜样,帮助孩子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也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己所能及的家务不断提升孩子的劳动能力,做好家校共育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