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近日,一则“交警扮盲人带导盲犬坐公交被赶,狗狗哭了”的消息上了微博热搜。消息说的是,山西太原交警近日扮盲人体验生活,带导盲犬上公交车被拒,被乘客和司机赶下车。
导盲犬哭泣的镜头,令无数人为之动容。事后,太原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方面回应称,视频中的乘客当时没有主动出示相应的证件,所以司机没有办法让其上车,并承认“司机在沟通的过程中没有按照流程工作,态度有问题”。然而,视频中分明可见,这位司机明知是导盲犬,却张着双手拦着:“别说是狗了,鸟都不让上。不行,咬了人是狂犬病”。可见,之所以导盲犬被拒,主要原因并非“没有主动出示相应的证件”,而是司机的认识存在谬误。退一步讲,交警莉姐的这次体验或许不够完美,但引发了公众对盲人带导盲犬出行难的广泛关注,有利于此类问题早日得到解决,仍然值得充分肯定。
我国有1700余万名视力障碍患者,导盲犬是促进他们无障碍出行的工作犬。《残疾人保障法》第58条规定:“盲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国务院颁发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第16条也明确提出:“视力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供无障碍服务”。然而,时至今日,不少视障人士都有过带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被“一拒了之”的尴尬,有的公共场所虽然未明确拒绝,但导盲犬进出其中却遭遇“重重关卡”。如,在一些地方,导盲犬进出地铁被要求出示导盲犬出生证、驯养证、领养证、防疫证等,每次到一个新的地铁站都要耗费不少时间沟通才能进入,此类问题同样值得重视。
对待导盲犬和视障人士的态度检验公共服务的温度,也测量着一个社会的文明高度。“交警扮盲人带导盲犬坐公交被赶”的背后,既折射着公共场所的管理不足和失据,也透露出盲人群体的焦虑与无奈。
【模拟题】
山西太原交警近日扮盲人体验生活,带导盲犬上公交车被拒,引发了公众对盲人带导盲犬出行难的广泛关注。对此,你怎么看?
【中公解析】
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被拒,不仅是对残障人士的不理解不包容,更是挑战我国目前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如何使残疾人的权益得到重视,使导盲犬能够顺利进入公共场所,考验着城市治理的能力和公共服务的温暖,也测量着一个社会的文明高度。
目前我国有1700余万视力障碍患者,出行面临巨大的阻碍,盲道被占用,残障设施形同虚设,甚至连导盲犬也被禁止出现在部分公共场合,这些行为不仅影响视力障碍患者的权利,也体会不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还是在于公众法律意识不足,其次是对于残障群体的包容度不够以及对于导盲犬认知不足,最后相关部门宣传管理不到位,效果较差所造成的。
如何让导盲犬更好的被公众接受?首先要细化法规、政策规定,清楚列出相关证件要求和查验标准,方便查询和对照执行。其次可以参考国外的做法,对违法拒绝导盲犬进入的行为制定相关罚则,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意识,同时加大考核督查力度,可以将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包括接纳导盲犬情况,作为文明单位评选、考核、动态管理的重要依据,提高商家及相关单位意识。最后,媒体要加大关于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认知,让更多人能够理解和包容导盲犬,给与残疾人群体更多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