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书写中,除了立意要确定准确外,论证充实有效也是难点。中公教育在本文将以“文化自信”为主题展示如何参考素材书写论证以及如何针对主题多角度思考形成有效论证。
一、典型例题
【题干】
根据给定材料,以“文化自信”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节选】
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他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的意义】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的方法及目标:坚定道路、全民创新】
2.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已亥年春节,让传统节庆文化活起来,故宫博物院“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隆重开幕。这是故宫博物院“过大年”系列展览活动的核心部分,大展以祈福迎祥、祭祖行孝、敦亲睦族、勤政亲贤、游艺行乐、欢天喜地六大主题,全面展现清代宫廷过年习俗。整个紫禁城开放区域都被布置为春节文化展场,包括文物展览、实景体验、数字沉浸、文化创意展示等多部分。【故宫为迎接春节特展现传统风俗,唤醒文化自信】故宫博物院为这次活动提供了相关文化创意产品达百余种,希望通过提取故宫经典年节文化元素并为其注入情感内涵,使文化创意产品成为带有温度、传递故宫风貌的媒介。【以文创产品延续传统文化】
【分论点确定】
创新传统文化,为树立文化自信注活力
二、改编材料论证分论点
【材料原文】
故宫博物院为这次活动提供了相关文化创意产品达百余种,希望通过提取故宫经典年节文化元素并为其注入情感内涵,使文化创意产品成为带有温度、传递故宫风貌的媒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他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分论点书写】
创新传统文化,为树立文化自信注活力。【论点】习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引言过渡】可见文化自信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影响分析】一味地继承而不思考无法使传统文化重唤生机【假设分析】,只有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才能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一泓活水【意义分析】。故宫博物院通过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故宫元素”结合情感内涵,一同融入到文化创意产品之中,掀起了“故宫热潮”,让青年人重新爱上传统文化,重燃文化自信【案例】。因此,抓住创新的动力,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才能让国人尊重、敬畏、爱护中国文化,进而树立真正的文化自信。【总结论点】
三、多角度思考拓展素材
创新传统文化——发散分析:背景、案例、原因、影响、名言警句……
【背景】
1.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互联网时代发展;3.不同文化碰撞导致部分国人“文化自卑”
【案例】
1.各地景点纷纷生产以“文创雪糕”的各类创意产品;2.传统文化与年轻人关注的潮流品牌开展联名重新吸引该群体的关注;3.新媒体行业利用5G等新兴技术重新展现“看不见”的文化魅力,如《国家宝藏》等综艺节目;4.2020北京冬奥会的“熊猫队长”木偶
【意义】
1.从国际趋势看,文化自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能提升国际地位。2.从理论上看,文化自信是对传统社会主义观念和模式的重大突破,能有效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3.从历史方位看,文化自信指明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最终提升国民素质,营造良好生活氛围。4.从实际价值来看,能倒逼相关单位和企业主动进行文化创新,践行新发展理念。
【名言警句】
1.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2.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4.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5.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分论点书写】
创新传统文化,为树立文化自信注活力。【论点】中华传统文化就像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秘诀”。【释义过渡】当下,传统文化受到互联网、西方文化侵蚀等挑战,对比下的传统文化“黯淡无光”,让国人陷入“文化自卑”。【背景】只有贴合时代特征和国人喜好积极创新,才能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一泓活水。【意义分析】李玉刚将京剧唱法融入现代歌曲,才让京剧艺术走上世界舞台;一众综艺节目利用新兴技术重现古时灿烂景象,才让传统文化重回人们视野;“熊猫队长”将传统木偶融合高科技,才让体育精神再掀奥运热潮。【案例】只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才能树立国人的文化自信。【论点总结】
四、技巧总结
材料素材的拓展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结合材料内容联想相似或相反案例,并结合对案例的了解从不同主体出发,进行现状、原因、影响等多角度分析;二是日常积累一些政策背景、习题材料、名言警句等内容。在有充分的论证素材后,按照一定的逻辑,添加关联词形成语句通顺的论证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