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4:
向东方看、向中国学习,是一个在西方正在兴起的概念。国外某著名商学院教授与人合著的新书《创新驱动中国》,不久前刚刚出版。这本书的最终章写道:“几个世纪前,世界曾经向中国学习;过去几百年间,中国耐心地向世界学习;现在,又到了世界重新学习中国的时候,这对每一位跨国公司的CEO而言,都是一个最为紧迫的课题。”
该书仔细研究了中国企业创新的特点:通过消除产品特性、改进工艺流程、降低材料成本,中国企业倾向于提供品质并非最高、但更具“适用性”的产品。而西方企业设计的产品虽然拥有更好的品质,但其高昂的价格让中国消费者无法承受。这是一些西方企业迅速被品质稍低但价格更低、更新换代速度更快的中国同行击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该书还提到,中国企业遵循“从失败中学习”的信条,推出新产品的速度让在华外企瞠目结舌。“新产品或许不完美,但它也没有必要完美;基于客户反馈,改进后的换代产品很快就会出现,然后再继续改进。这种快速应变并在不断试错中发展的模式,在西方更多还只是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中流行。但在中国,即便是传统领域的企业,也已经接纳了这种方式。”
该书也指出,中国企业这种依靠快速和高效率的发展模式,如今在中国市场也面临争议。近年来,很多创新企业笃信“极致、口碑和速度”。然而,事实上只有“速度”被置于重要位置;相比之下,“体验”“口碑”等用来真正衡量品质的指标却常常被忽视、扭曲乃至消解。今天,大多数中国企业仍然在高产出、低收益、低价值的领域徘徊,中国仍难以出现像德国、日本那样既能满足大众消费市场、同时也取得高利润率的产品和品牌。德国、日本那种在特定组织内部建构精细管理体系的“工匠式模式”,也很难在当前的中国企业扎下根。